近10年來,我國政府采購環境標志產品規模已達1.3萬億元,2020年政府采購的環境標志產品達到813.5億元,占同類產品采購的85.5%。這是記者從“碳中和愿景下的政府綠色采購國際研討會暨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十五周年”主題活動上獲悉的。
本次主題活動由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辦,中環聯合認證中心承辦,旨在總結回顧中國環境標志政府采購15年來的經驗成果,交流國內外政府采購優秀實踐經驗,研討“十四五”期間政府綠色采購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機理、路徑,進一步推動政府綠色采購發展。
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總工程師董旭輝介紹,經過15年的實踐,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規模不斷擴大,取得了國際社會和相關部門的廣泛認可。截至目前,財政部和生態環境部共發布了22期環境標志產品政府清單和1期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品目清單,清單中的產品型號從第1期856個提升至100萬個,產品品目從14大類升至90多大類。
據悉,中國環境標志制度通過大批綠色產品的市場供給和先行先試的示范效應,有力支撐了中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的落地實施,推動了地方政府強制綠色采購創新實踐。同時,認證標準的約束效應,有效提升了中國政府采購綠色化程度,從需求端倒逼企業綠色創新和轉型升級。憑借出色的實施成效,中國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獲得了國際可持續采購領導力委員會(SPLC)杰出案例獎和美國綠色電子委員會(GEC)綠色供應鏈創新入圍獎。
來自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應對氣候變化司,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等相關部門的領導出席會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歐盟駐華代表團、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ICLEI)等機構代表線上參加了會議。
與會專家表示,在國家“雙碳”目標下,政府綠色采購作為調控宏觀經濟運行、保護環境的一項重要手段,有利于引導更多資源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引領和帶動全社會進一步增強低碳消費和清潔生產的理念。
對于下一步工作,專家建議,一是要抓住“雙碳”目標這一歷史新機遇,加快完善政府綠色采購政策體系。二是要全面推進綠色采購標準體系建設,建立“碳標識”標簽制度,逐步擴大政府采購綠色低碳產品范圍,突出政府綠色采購在污染減排中的作用和地位。三是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立足“雙碳”目標,鼓勵地方、特色行業建立綠色低碳物資采購目錄和供應鏈協同采購機制,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四是要加大綠色采購宣傳力度,講好中國政府綠色采購故事,引導消費者主動轉向綠色低碳消費。